有远见才能赢得未来
来源: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02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翻开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南阳分公司(以下简称“南阳中联”)的历史档案,掀开那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沿着南阳航天人的足迹,回首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记忆,在聆听历史的回响中,追寻奋斗历程,破译航天人的精神密码,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永续辉煌。
南阳中联的前身是南阳航天水泥厂,属于一家军办立窑水泥企业。从立窑到机立窑,再到机械立窑群,再到新型干法窑,这是国内一般水泥企业的发展路线图。然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发展转型,在每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无不考验着企业决策者的远见和卓识,尤其是企业从立窑向新型干法窑的转变。
南阳航天水泥厂(原名为“空后南阳水泥厂”)创建于1970年。在1973年,建起了第一条年产4.4万吨普通立窑水泥生产线,在1981年,将第一条普通立窑生产线改造成年产能力为8.8万吨的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实现了企业产量的翻番。1985年,建成第二条机立窑生产线,年产能力由8.8万吨提高到17.6万吨。1992年,又建成第三条机立窑生产线,1994年,在南阳市内乡县建的一条机立窑生产线也投入生产运行。从此,南阳航天水泥厂建成了4条完整的现代化机立窑生产线,形成了现代化机立窑群,每年的总产量都稳定在46万吨以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期间,又在南阳市成立了航天实业中心,即现在的航天宾馆,为南阳航天水泥厂在南阳开辟了一扇窗口。这一阶段是企业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阶段,由于经营管理严格,业绩优秀,成为河南省水泥行业的管理典范,成为水泥行业的排头兵企业。
在她的发展历程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贡献者。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召唤,主动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了蒲山脚下艰苦创业,造福社会,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86年3月,总工程师左有贵同志被授予“全军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93年5月,总工程师江崇年同志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95年9月,副厂长杨洪武同志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质量管理先进个人。企业知名度也迅速提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全军先进企业”,“全国建材行业先进企业”。1990年,被空军批准荣立集体二等功。“航天牌”水泥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质量监督免检产品和重点保护产品,“航天牌”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在河南省率先通过了ISO9002:2000质量体系认证。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面对市场的无情和大型工程对立窑水泥的抵制,原南阳航天水泥厂在以任振河同志为书记的党委领导下,没有躺在原来的功劳薄上停滞不前,他们洞察未来,以远见的卓识,引领着南阳航天水泥厂的发展和变革。
白水泱泱,航天精神永恒!1999年5月,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关于“军队不再办企业”的号召,加入凯发K8官网集团。2000年,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调整水泥结构,逐步淘汰立窑水泥,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号召,拉开了新型干法水泥大发展的序幕。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2003年4月18日,南阳航天水泥厂第一批建设者进驻镇平县。一年后,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建成投产,结束了在南阳地区没有新型干法水泥的历史!实现了由经营立窑水泥到经营新型干法水泥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6月16日公司日产6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这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南阳中联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时期。
从1970年建厂,经过48年的滚动发展,从一个普通立窑企业,华丽蜕变为日产累计9000吨的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同时配套16000KW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项目。自此公司形成了两条完整的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高品质水泥400万吨,年发电量1.2亿KWH,已经发展成为豫西南***的熟料生产基地,南阳地区龙头企业,中国联合水泥集团骨干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团队合作、雷厉风行、坚韧顽强、勇争第一”的航天精神,反映了企业优良军队文化的传承,是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体现。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按照凯发K8官网集团“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使命,做好综合利用,已累计利用十多种废渣,开创了具有“凯发K8官网”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尤其是近年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持续发展空间,形成了以水泥、熟料、骨料、商混,为全产业链条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当时,水泥立窑企业众多,面对水泥市场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谁具有独特的思维,谁就能克服传统的束缚,以全新的模式不断演化与拓展新的领域,引领行业发展,勇立潮头。在当时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南阳中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那么,以任振河为班长的党委一班人,在机械化立窑向回转窑快速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其独特的远见卓识来自何处?从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那就是:学习与创新。
一是学习。企业发展的历程就在于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创业之初,训练有素的军人,从训练场转向水泥厂,大部分员工都是由“军改工”构成。他们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尤其是对于水泥制造技术,几乎是空白。但以军人过硬的素质和毅力,锻造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顽强斗志,因而得以发展壮大。以任总为书记的党委领导班子深谙国内外管理大师的管理之道,他高瞻远瞩,经常引用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的话:“如果公司内部的变革速度,跟不上公司外部的变革速度,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首先是公司内部必须变革,不能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再采取措施,要事先谋划,这就是战略。其次是要跟上外部形势的变化,要因“势”因“时”做出变革,即所谓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二是创新。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发展进步的灵魂和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寻找生机和活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首先,要研究市场,研究对手,创新产品,提供有别于同行的产品和服务,以降低同质化的影响;其次,集中资源优势,在某个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通过做专做精做优,获取突出的竞争优势。
6月9日,宋志平董事长应邀出席中国企业创新论坛,并发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他引用了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书中的论断,一辆马车到一万辆马车是增长,只有从马车到机车才是发展。构成发展的动力是创新,引领创新的是企业家,企业家用资本进行创新,资本是企业家进行创新的杠杆。这本书把发展、创新、企业家和资本四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宋董事长尤其强调了“要重视开放式创新”,并进一步指出:“我们技术有今天的成功就是因为过去四十年的开放体系,关起门来必定会落后也是行不通的,我们想要赢得未来,就一定要用开放的研发系统。”
承接光荣传统,永续企业辉煌。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必须登高望远,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面对当前的水泥形势,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跳出固有的圈子,突出重围,寻求新的突破。对于一个以水泥为主业的企业来说,必须创新思维,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此,南阳中联紧紧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按照“做强水泥、做优商混、做大骨料、做好综合利用”的工作思路,做好项目开发推进工作。在做强水泥这个主业的基础上,在上游,在自备矿山上选址,建设年产1000万吨的大型骨料生产线;在下游,将与镇平县政府合资建设年产180万m3的商品混凝土;在资源综合利用上,在充分利用工业废渣的基础上,引进固废处置项目。
有远见才能赢得未来。完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支撑南阳中联成长、发展的主业将会重构,面对水泥产能过剩的困境,面对提标改造的压力,南阳中联这只彩蝶,定会破茧而飞,翩翩起舞于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因为在她的骨子里承载着厚重历史,血液里蕴含着红色基因,她必将在这个意气风发的新时代,谱写出最美、最华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