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责任 > 社会责任实践 > 责任传播 > 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标准介绍

责任传播

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标准介绍

来源:《WTO经济导刊》发布时间:2011/7/5 15:57:49

        目前,国际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验标准。有些标准集中关注社会责任的某些特定问题,如碳排放、工厂的劳工标准等;有些审验标准则全面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以及企业信息的支撑体系、管理体系等。越来越多的专业组织参与提供直接或非直接的审验指南,如法国Federation des Experts Comptables Europeens和荷兰Dutch Royal NIVRA都提供了社会责任审验指南,而国际注册审计师协会 (International Register of Certificated Auditors,简称IRCA)已开始颁发社会责任审验专业资格证书。目前国际性的标准包括AA1000审验标准、国际审计和审验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Auditing and Assurance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国际审验标准。

         从公开程度来看,一类是专业机构专属的审验标准,大多数属于商业专利,不轻易公开。

        AA1000标准介绍

        2005年9月,英国AccountAbility研究院在业内率先向外界公开了《AA1000审验标准》。该标准涵盖了企业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绩效的各个方面,可以为报告审验过程的主要环节提供指导。AA1000审验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持续性审验标准,在2006年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可持续性报告奖的6位获奖者中,有5位采用了AA1000标准。

        AA1000审验标准包含七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颁布该标准的说明,二是该标准的简介,三是社会责任承诺,四是AA1000标准原则,五是证据,六是审验声明,七是审验方标准。涉及的重点内容如下:

        1.AA1000审验标准的承诺与原则

        一个承诺——社会责任的承诺。所有AA1000系列标准都是基于社会责任的基本理念,凡是采纳AA1000审验标准的组织都必须承诺遵守“包容性”(Inclusivity)的要求,即意味着组织:一是应承诺能识别并了解自身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绩效及影响以及其利益相关方的看法;二是应承诺在其政策和实践方面,考虑并以一致的方式回应(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需求;三是应承诺为自己的决策、行动和所产生影响向其利益相关方做出解释。

        三项原则——实质性(Materiality)、完整性(Completeness)和回应性(Responsiveness)。这三项原则是作为审验一个组织履行全部社会责任承诺的可信度的基础。AA1000实质性原则,要求审验方声明报告方是否已在其报告中包含了利益相关方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的相关信息,以确保利益相关方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判断、决策和行动;AA1000完整性原则,要求审验方评估报告方能够在何种程度上识别并理解其可持续发展绩效中具有实质性的方面;AA1000回应性原则,要求审验方必须评估报告方是否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问题、政策、相关标准做出了回应,并在其报告中对这些回应予以充分说明。除了对上述三项原则进行说明外,标准还制定了各项原则需要考虑的参数指标。

         2.对AA1000审验证据的说明

        除上述原则外,AA1000标准就具体审验所依据的证据作了具体说明,即说明审验方必须评估报告方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证据用于支持报告中所含的信息。审验方必须收集并考证用于支持报告中所含信息的证据,还要考证支持报告信息所产生和应用的系统和过程是否能发挥作用,并具体指出这些证据,包括:关于报告方历史绩效及其支持系统的定量信息;关于报告方历史绩效的定性信息,比如利益相关方的观点;用于测评报告方制定的目标及其他承诺的可行性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3.对审验声明的具体规定

        AA1000标准规定:审验声明应该指明报告的可信度以及报告方传递相关信息、支持组织绩效的基本系统、程序、能力的可信度。因此,AA1000审验标准要求,一份审验声明必须包含以下元素:关于AA1000审验标准的使用声明;对审验工作的基本描述,尤其是要描述所应用的审验级别;根据实质性、完整性和回应性原则,就报告的质量以及支持组织绩效的基本系统、程序、能力做出结论;附注内容,即描述报告方与上次报告相比取得的进步及对未来的建议。同时,审验方也被要求必须公布信息,证明它的独立性、它对报告方利益相关方的公正性以及自身的资质能力。在标准的最后一个部分,还进一步阐释了审验方的独立性、公正性以及审验个人和机构的能力。 

 

以上内容仅代表文档来源方观点,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无关